文章ID:156123时间:2024-07-23人气:
游踪,就是游览一个地方所经过的路线、踪迹。浏览一个地方,往往要经过许多地方,看到许多景物。行文的时候必须按照游览先后顺序记叙,清楚地交代先到了什么地方,后到了什么地方。准确地把游踪写清楚,才能够具体描述景物所处的地点、方位、特征。写清楚游踪的主要途径是“移步换景”,即随着游览、参观者的立足点不断转移,相应描述不同地点所见的景物。通过“移步换景”,游览、参观的游踪,景物的位置,景物和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都容易描述清楚。作者如同一名导游,领着读者一个点、一个点地游览、参观。为了使状物绘景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我们还可以采用多种表现手段来丰富描写,从而增添文章的情趣。常见的表现手段主要是:
一、用比喻等手法状物绘景。
着名作家老舍先生说过:“在描写时,不能不设喻。”确实这样,只有通过比喻,才能把简单的东西具体化,抽象的东西形象化。比如作者把稻穗的颜色比作“黄金般”,就生动形象地写出丰收的景象。又如作者把耶诞红比作淑女,也生动形象地写出耶诞红的美丽。不过话要说回来,比喻也要创新。如果总把某种景物的比喻固定化,那是不会增添文章的情趣的。有个伟人说过,第一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天才,第二个把姑娘比作鲜花的是庸才,第三个则是蠢才。恐怕他说的也是这个道理。
拟人,是把没有思想感情的生物当作有思想感情的人来写,它也往往能使语言富有魅力。例如“原野上的青草,换上青翠的衣服”,作者这样一比拟,就把春去夏来的意思委婉地表达出来。把春天人格化为“春天是个插花的能手”,“春天是个美丽活泼的仙子”,“春天是个慈祥的守护神”,“春天是一位伟大的画家”。这样状物写景,文章就更富有感染力。
二、用动静结合的手法状物绘景。
有这样一则幽默故事:“动”与“静”是一对冤家。一见面总爱吵个没完。一次,“静”对“动”说:“你怎么老跟着我?让我独自呆一会不行吗?”“动”回答:“那怎么行!没有我,人家怎么能认出你来?”“静”不服气地说:“你举例说说。”“古人笔下有这么两句诗:‘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如果不写‘蝉噪’、‘鸟鸣’的动态,怎么能知道‘林静’‘山更幽’呢?还有……”“得了,得了!这么说,我俩是形影不离呀!”“对,互相依存,共同体现”。这个故事说明:以动写静,动静结合,这是状物绘景中高妙的一着,它能使文章情趣盎然。
三、运用传说,状物绘景。
状物写景要富有活力,运用传说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我们在描写景物时,插入一些故事逸闻、神话传说、典故名言、文史资料、民俗谚语,使景和物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不仅能使文章内容丰富,而且能使文章情趣横生。
内容声明: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sj520.cn/cs-zksctmwz/156123.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2021年黑龙江双鸭山中考作文题目,二选一写作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文题一,成长的路上,有亲人的呵护,师长的教诲,书香的熏陶;也会有鲜花的芬芳,泪水的痛苦,选择的迷惘......总有一些人和事精彩着你的生活,请以,成长,因而精彩,为题目,写一篇文章,文题二,舞台小天地,天地大舞台,舞台上的故事,凝聚着无尽的人生,或令人感...。
中考素材题目 2024-07-23 13:18:46
鸟儿扑扑翅膀,展翅翱翔,它向我告别了;树叶哗哗地落在地上,它向大叔妈妈告别了;云朵随风远越吹越远,它响原来的地方告别了,我挥起那手,我响她告别了,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天,那个人,那些事,那些场景,在告别会上,我紧抱着小庆,小庆紧抓我的双手,我们没有说话,眼中那几行泪水早已诠释了我们心中的话语,我抹去泪水,笑着说,小庆,咱说好的不哭,咱以...。
写人叙事写景 2024-07-18 12:01:55
我家住在六楼,淡黄和红色的搭配让它显得格外温馨,那扇平凡而又明亮的窗户是我生命的源泉,早上定在六点起床,我就喜欢在睡5分钟,其实自己能按时起床,但我就喜欢妈妈的轻柔的脚步声、缓缓的推门声,和叫我起床的阵阵笑声,阳光透过那扇窗洒在了我的床上,照在妈妈那平静温和的脸上,阳光和我们的笑声玩成了一片……穿好衣服去洗手间,出来便在嘴里插了支牙刷...。
写人叙事写景 2024-07-16 12:00:42
一天夜晚我正在写作业,妈妈在隔壁的房间里上网,忽然房间的灯闪了几下,整个房间就变成黑漆漆的一片了,面对着这黑漆漆的房间我绝望了,今天的作业又要完不成了,坐在桌边我沮丧的想着,忽然门角出现了一丝亮光,啊,是妈妈给我点燃了蜡烛,这下有救了,我满怀欣喜地将蜡烛放到书桌上,一下子整个房间变得亮堂堂的了,借着蜡烛摇曳的亮光,我便继续开始写作业,...。
写人叙事 2024-07-10 16:3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