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ID:18597时间:2024-07-06人气:
1.梁启超的读书法
其一,读书要分专精和博览两类。一面要养成读书心细的习惯,一面要养成读书眼快的习惯。心不细则毫无所得,等于白读,眼不快则时间不够用,不能博取资料。其二,有些书要熟读成诵,如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和有益身心的格言。其三,要做读书笔记。因为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2.袁隆平与杂交水稻
袁隆平长期从事杂交水稻育种理论研究和制种技术实践。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三系法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设想并进行科学实验。1970年,与其助手李必湖和冯克珊在海南发现一株花粉败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为突破“三系”配套的关键。1972年育成中国第一个大面积应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号a”和相应的保持系“二九南一号b”,次年育成了第一个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制种技术。1986年提出杂交水稻育种分为“三系法品种间杂种优势利用、两系法亚种间杂种优势利用到一系法远缘杂种优势利用”的战略设想。被同行们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3.梅兰芳
20世纪20年代,梅兰芳以《霸王别姬》名震京华。他扮演的虞姬,其神韵令人拍案叫绝。但一位老者对他扮演的虞姬的剑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虞姬是美人,而你扮演的虞姬,舞的却是男人剑法,这与她的身份不相称呀!”梅兰芳听后顿觉醍醐灌顶,当即跪拜:“您若不嫌弃,晚生愿拜您为师。”老者一边口中念叨“岂敢岂敢”,一边扶起梅兰芳,眼神里洋溢着赞赏之意。
此后几个月,梅兰芳常来云居寺学剑,在老者的指导下潜心研究不同的剑式。经过一番学习,他的剑法已成为刻画人物的“点睛之笔”,为他的表演锦上添花。当梅兰芳成为一代京剧大师的时候,人们总是仰慕于他造诣的高深,却不知他将自己的身姿放得如何低。对于梅兰芳来说,别人把他看得比山还高,他却把自己降得比谷还低。高山仰止,虚怀若谷,这就是大师的高度和低度。
4.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我国著名画家齐白石,曾荣获世界和平奖。然而,面对已经取得的成功,他并不满足,而是不断汲取历代画家的长处,不断改进自己作品的风格,他60岁以后的画,明显不同于60岁以前。70岁以后,他的画风又变了一次。80岁以后,他的画风再度变化。
据说,齐白石一生,曾五易画风。正因为白石老人在成功后,能仍然马不停蹄地改变、创新,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完美成熟,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流派与风格。齐白石先生经常告诫弟子的一句话是“学我者生,似我者死”。他认为画家要“我行我道,我有我法”。就是说,在学习别人长处时,不能照搬照抄,而要创造性地运用,不断发展,这样才会赋予艺术鲜活的生命力。
内容声明: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sj520.cn/mrgswz/18597.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一个旅行者搭船旅行,一天,一阵大风刮得船明显倾斜起来,一个正爬在桅杆高处摄影的船友不小心被甩下了船,落水者一边尖叫着呼救,一边疯狂扑打水面,拼命想求生,旅行者不会游泳,只能干着急,但他看到船上的水手走到船舷边上,平静地观察在水里拼命挣扎的落水者,而落水者终于无力挣扎,开始往下沉,这时,一直密切注视落水者的水手立即跳下水去救人,等两人都...。
哲理故事 2024-07-05 15:04: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