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ID:13567时间:2024-07-05人气:
事例内容
元朝白珽[tǐng]的《湛渊静语》中有一个囫囵吞枣的小故事。
有个自作聪明的人,听说梨和枣子的药性是“梨益齿而损脾,枣益脾而损齿”。
他想了一会,就得意地说:“我明白了!以后吃梨时,只嚼不咽;吃枣的时候,只咽不嚼。那就既不伤牙齿,亦不伤脾胃。”
旁人笑道:“吃梨只嚼不咽还可以,吃枣却难了,囫囵吞枣,怎么受得了呢?”
小编解读
后人以“囫囵吞枣”比喻对事物不加分析思考,笼统地接受。
枣有益于脾胃也好,梨有益于牙齿也罢,都得通过咀嚼、消化、吸收才会有效果。之所以会想出“囫囵吞枣”这个办法,是因为看事物时只看表面不看本质,只顾片面不顾整体。
内容声明:1、本站收录的内容来源于大数据收集,版权归原网站所有!
2、本站收录的内容若侵害到您的利益,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处理!
3、本站不接受违规信息,如您发现违规内容,请联系我们进行清除处理!
4、本文地址:https://www.sj520.cn/zlgswz/13567.html,复制请保留版权链接!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阴人,从1866年9月起,左宗棠被委任为陕甘总督,至1880年8月奉调回京,在西北任封疆大吏14年,他在收复新疆、建设西北边防所创立的不可磨灭的功绩,是他一生达到的反侵略斗争成就的光辉顶峰,抵御侵略收复新疆新疆自古是中国的领土,秦汉以后称西域,1755年,乾隆帝平定准噶部叛乱后,改称,新疆...。
名人故事 2024-07-06 10:24:26